所得税社保的税前扣除比例,基本社会保险费税前扣除比例
1. 基本社会保险费税前扣除比例
1.养老金不需要缴存,养老保险需要缴费。养老金是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后,到达退休年龄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人,享受的养老待遇。
2.养老保险缴费的比例,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是一类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法中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强制的。职工在企业工作,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和职工必须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社会保险费。
由于企业职工的保险费是有企业和职工承担的,职工需要缴纳的比例,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
养老保险职工本人需要缴纳缴费基数的8%,医疗保险需要缴纳2%。失业保险还有一定的比例,一般是0.3%~1%,各地不一样。
养老保险企业承担的缴费比例,2019年5月起各地逐步降低至了16%,还有浙江和广东等地目前维持在14%左右。
(2)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是可选择性的。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灵活就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需要自己承担养老保险费。
缴费比例一般是本人选择的缴费基数的20%。
3.缴费基数。缴费基数首先是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核定的。2019年5月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核定基础,由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变更为了当地全口径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了,相应的缴费基数能够降低大约20%。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按照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算而来,不过很多企业职工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虚假申报的。
这种情况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维权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不维权,社保部门确实也一般不查处这样的事情。
据有的专家称大约70%的企业都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给职工缴纳社保的。一方面确实普通企业职工工资低,60%缴费基数就是他们的真实缴费基数。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好获取更多利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019年国家推动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征收,不过为了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仍然延续有社保部门核定缴费基数的政策。随着未来政策的完善,国家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政策的核定工作说不定会有变动。
(2)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是自己选择的。
根据2019年5月国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可以从60%~300%的社会平均工资之间任意选择。
当然很多地区在让灵活就业人员选择时,为了便于其社保待遇档次,也锁定了缴费档次,比如青岛市2019年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选择60%、80%、100%、200%、300%三种档次。
实际上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只为了一份养老金待遇而已,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的是60%最低档次。国家降低缴费基数的统计口径,也大大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负担。
近年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比较快,参加固定比例养老保险缴费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为了老年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待遇,还是应当趁年轻参保比较好,负担还轻一些。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到达退休年龄,缴费不足15年耽误了退休,这可就不划算了。
2. 职工保险税前扣除比例
根据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可知:扣除的项目及标准:
1、个体工商户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
个体工商户业主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2、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其业主和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个体工商户为从业人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从业人员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3. 社会保险费的扣除比例
养老扣除标准各省略有不同,以福建为例:
1.第1档(社平工资100%):月缴费659.20元,年预存8100元(含代理费);
2.第23档(社平工资60%):月缴费395.60元,年预存4900元(含代理费);
3.第24档(社平工资40%):月缴费263.80元,年预存3300元(含代理费);
4.其他缴费档次和缴费标准参保人员可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业务大厅查询。
4. 社会保险费扣除税率
速算扣除数是个人所得税中用来修正个税计算中不同档次税率造成的差额的数值。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特点,是把全部应税金额分成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按相应的税率计征,税额计算比较复杂。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5. 社会保险税前扣除标准
一、职工缴纳的社保费,在税前扣除。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按1960为基数。 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20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6. 社会保险的扣除比例
最低基数每月扣除385.84元。
一、按照省统计局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020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为64708元,月平均工资为5392元。以此为依据,确定2021年全省参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月缴费基数的下限为3235元,上限为16176元。
二、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可在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对2020年自愿暂缓缴费的,可于2021年底前进行补缴,缴费基数在2021年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即月缴费基数在3235元至16176元之间,由缴费人员根据收入状况自主选择申报。
7. 社会保险所得税前扣除比例
根据个人上五险一金的比例不同,只能按平均额来确定这个金额,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2236元。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447.2元、失业保险费26.83元。假设为城镇户口,享受医疗保险补贴人员,个人月缴费为26.08元,其中基本统筹13.04元、大额互助13.04元。
公积金=缴费基数X12%=268.32元。
个人社保金额=447.2+26.83+26.08=582.28(按规定个人负责30%其他的单位缴纳)X30%=174.68元
个人纳税额=10000-268.32-174.68=9557元-2000(2k以上征税,个税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X20%-375=1136.4元
则最后拿到手的钱=10000-268.32-174.68-1136.4=8420.6元
8. 社会保险费税前扣除标准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9. 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税前扣除比例
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一览表
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其中17%划入统筹基金,3%划入个人帐户),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0%,个人2%+3元;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5%,个人0.5%;
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
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8%,个人不交钱。非工作所在地户口的没有这个,所以非工作所在地户口的最多只有“四险一金”。
公积金缴费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300%的10%。
(统筹基金即:在养老保险制度从国家—单位制逐渐向国家—社会制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国家统筹,以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1)以企业缴费为主建立社会统筹基金;(2)由职工和企业缴费为主建立个人帐户;(3)政府负担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费用。这种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半基金制有利于应付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逐渐分散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转轨成本,逐步实现由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到个人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
四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有的企业在发放时有基本工资,有相关一些补贴,但有的企业在缴纳时,只是基本工资,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
关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取,是在法定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领取,是由设保登记部门来发放,比如“养老保险,要达到法定的年龄才可以,失业保险金的领取也是要具备条件,比如你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办理失业证明,同时又办了求职证,就是指你失业以后还必须有求职的意愿,这样的条件才可以领取。
如果失业之后你不想工作,那么就不能给你发保险金。另外,养老金和失业金是不能同时享受的。
职工的五险一金如何计算?
五险一金的算法:
五险又称五保,社保,医保,失业保,工伤和生育保,住房公积金.其中五保中的社保和医保要个人交部分比例的,住房公积金也是要个人交比例的。
月缴费额=月缴基数×缴费系数(注:月缴费额为当月缴纳保险金额,月缴基数为缴纳人税前工资,缴费系数根据每年国家规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相应缴费系数。)
相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
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一条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10. 各类社会保障性缴款所得税前扣除比例
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不作为社保缴费工资基数的。
根据财税〔2013〕103号文件,个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缴付的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业年金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为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月平均工资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